第72章 兵至吉安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自十月初张献忠东侵江西以来,官军和贼军在袁州、临江、吉安等府县轮番混战,反复拉锯,许多城池几易其手。

    贼来贼杀,官来官杀,老百姓为求活命,纷纷逃至山谷,城池为之一空。

    然而左良玉的兵杀良冒功是出了名的,凡是不在城内的百姓,皆当其从贼叛国。

    于是左兵搜山寻谷,发现人迹即不分青红皂白地奸淫杀戮,一时间,乡野山间都成了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

    一些村豪大族纷纷将族人集结起来,屯结在山谷入口处抵抗左兵,其激烈程度远甚于抵抗张献忠的贼军。

    但一时之间他们又怎么能和左良玉的正规军相抗衡?真是逃亦死,不逃亦死。

    直到江西巡抚郭都贤檄撤左兵回九江,招土著守三府,江西百姓才稍稍好过些。

    然而朝廷不断催促吕大器、左良玉与张献忠作战,命令他们尽快剿贼收复江西、湖广,这意味着左兵很可能要去而复返,一时间,民间百姓大为恐慌。

    袁州、临江、吉安三府肯定是不能待了,老百姓开始大量逃往东边的抚州、建昌。

    恰逢李致远率一万余大军镇守抚州的消息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抚州新来的知府治军极严,万余军队入城后,除了必要的巡逻、守城任务,平时和城中百姓几乎没有任何接触。

    各地百姓闻之大喜,纷纷涌向抚州城来避难。

    其实老百姓也实在是走投无路,南昌不敢去,听说左良玉的兵又要来了。

    只有往东逃,抚州再往东就是广信府、南直隶的徽州府了,路远山路难行不说,还不知道那边接不接受流民。

    现在有个名声还不错的抚州知府准予百姓入城避难,也就全部涌过来了。

    如今,不仅抚州本地的人回来了,连周边府县的人都一同过来了,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口,还不算小的抚州城已经是人满为患。

    人多了,这募兵也就容易得多,短短几日,已经募得一万三千兵,再加上之前的三千老兵,李致远手上已经有了一万六千兵。

    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新兵,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但人数至少是凑够了,李致远再也不用担心牛皮吹破了露出马脚。

    况且新来的兵自己都不清楚军队的底细,现在还没人知道新兵竟是老兵的四倍有余。

    短时间内,绝不能让外人看出这支军队实际上是外强中干,内里虚的很。

    一方面,李致远正在抓紧时间练兵,日日操练不息,并以部分老兵为骨干,调入新军营。

    以老兵带新兵,将原部队的军纪军规快速扩散到全军,使新兵尽快习惯李致远的治军风格。

    充分发挥老兵的带头作用,这倒是比李致远最初新练一支军队时要容易的多。

    磨合几天,能听懂、服从军令即可,就算是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另一方面,李致远也没功夫再去慢慢练兵。

    现在时间紧迫,是捞取功劳的大好时机,迟一步,可能就轮不到李致远去拿这份功劳,也就没法实现收取湖南的战略目标了。

    所以,李致远并不打算守在抚州城练兵等张献忠来攻,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湖南肯定是没自己的份。

    他打算带着这支新、老兵混合而成的大军去参加即将到来的大混战,以战场为校场,既作战又练兵。

    这就完全是拼人头了,初期伤亡估计会很惨重,没办法,这年头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万军出战,活着回来的就是精兵。

    无论是官军还是贼军,都是这么干的,所谓的“精兵”也都是这么来的,哪有时间让你慢慢去练兵。

    论底层的士兵素质,老大别说老二,大家都一样,张献忠那边也不见得就强到哪去。

    李致远的优势就是大致了解张献忠的心理和预知他可能作出何等决策,另外就是具备一定的现代知识。

    但论起战阵经验,他远不如张献忠,人家可是打了十几年的仗,专业造反的。

    不过对付张献忠的还有左良玉和吕大器,尤其是左良玉,将会牵制住张献忠大量兵力,这样,李致远多得是投机取巧的法子。

    目前左良玉的主攻方向还在岳州及其以北的湖广北部,左良玉丢了他的老巢武昌,崇祯又严令他尽快移镇武昌,所以收复湖北暂时是左良玉的首要目标。

    而吕大器则是想尽快收复袁州府,暂时只需将张献忠逐出江西即可。

    李致远将会向吕大器请命,请求率军主动出击,进攻在袁州、临江一带的贼军。

    吕大器做梦都想收复袁州,现在李致远主动请命,想必他是不会拒绝的。

    十一月一日时,吕大器就调安庆兵至清江县樟树镇,官兵分道向贼军所占的瑞州府上高县、袁州府万载县进发,准备夹击袁州城(宜春)。

    十三日,李致远即写信差人迅速送往南昌,向吕大器请命。

    李致远说自己承蒙督宪援助,现在手中已有万余兵马,都是年轻青壮,自觉不能在抚州坐等张献忠来攻,遂请求主动出击。

    之前吕大器遣官军,只收复了吉安府城及附近的吉水县,吉安剩下的六七个县还为贼军所占据。

    所以李致远请命先西进收复吉安府其余几县,再取道吉安府安福县,向北与北边的安庆兵南北夹击袁州城。

    当日下午,吕大器就收到了李致远的请命书,阅后大喜,快步走近地图跟前,思考起来。

    目前已经派遣安庆兵去攻打上高、万载二县,就是打算下一步进攻袁州。

    可他终究担心安庆兵兵力不足,难以低过贼军。

    若不成,最后又得厚着脸皮去求左良玉,他堂堂的几省总督,三番五次地屈尊降贵去求被他节制的左良玉,实在是丢面子。

    要是李致远能收复吉安诸县,再北进安福,同安庆兵一道夹击袁州,那收复袁州城指日可待啊!

    到那时,圆满完成圣上交予的任务,自己就不必再处处被左良玉掣肘,受这个莽夫的气。

    于是,吕大器迅速写了封回信,批准了李致远的计划。

    之后将信件交给信使,嘱托他尽快送到抚州李致远手中。

    望着信使匆匆远去的背影,吕大器叹道:“此子短短数日竟能拉起万余兵马,的确是个人才啊!”

    “就是不知这匆忙拉起的新兵打不打得过张献忠的贼军,可别让老夫空欢喜一场啊!”

    实际上,李致远知道吕大器是个性情刚毅急躁的人,他料定吕大器现在急于争一口气,想不依赖左良玉的兵独立收复袁州,所以是一定会同意自己的请命的。

    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赶赴到吉安,在信使出发去南昌时,李致远就已经开始收拾准备出征的各种军需辎重。

    此去是万余人的大军,是要打硬仗的,自然需要携带辎重物资,主要是武器、弹药、攻城器械等等,军粮则可以少带,沿途可以解决一部分。

    特别是准备了大量的火药,攻城时说不定能用上,另外仅有的两门虎蹲炮也一并带上了,就是不知到时候能不能炸塌城墙。

    抚州距吉安约有三百五十里,为了能尽快杀到袁州,李致远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行军速度。

    而行军速度取决于其中最慢的部分,也就是运送辎重的速度。

    为了提高行军速度,李致远几乎将全城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的马匹收罗一空,全部用来作为驮马、挽马,用来运送物资。

    这还得特别感谢明太祖极端重视马政,自大明朝立国以来,朝廷就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在民间养马,这才使得明朝南方都不缺马。

    当然马政的弊病也不小,对普通百姓的危害尤其大,另外道明朝后期马政也拖累了政府,在此先不细谈。

    到十一月十四日中午,终于等来了南昌来的信使,看过信,李致远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拔营启程。

    此次出征,李致远仅在抚州留下四千新兵,对外则称抚州留守八千兵。

    实际上只要吉安、袁州等地不败,远离西边战场的抚州是不会有危险的。

    驻军也就是安定民心、维持治安而已,四千人足矣,对外称留守八千,纯粹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安心。

    从抚州出发,一路往西南而去,经抚州所辖的崇仁、乐安、永丰三县,抵达吉安府吉水县,再走三十里即可到吉安府城。

    沿着驿道,路途都还算平坦,路上也并无什么危险,每日不停地急行军可达百里,少则三天,多则四天可到吉安。

    一路风餐露宿,玩命狂奔,走山路,渡赣江,李致远终于在十一月十七日黄昏赶到吉安府城。

    此时的吉安刚被官军收复不过十来天,城内十分萧条,满目疮痍。

    远远地还未入城,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就扑鼻而来,还好此时是冬天,温度低,尸体还未腐败。

    否则,腐尸的气味和着浓浓的血腥气,想想都让人恶心欲吐。

    在城门迎接李致远的是一名身后跟着几十个兵的武官,见到李致远带着大军到来,忙迎上来道:“来人可是抚州的李知府?”

    李致远纵身一跃下了马,拱手回道:“正是,本官奉吕督宪的令,率一万官军前来收复吉安府其余诸县,之后再寻机北上,同北边安庆兵一道夹击袁州贼军。”

    “你是何人?”

    那武官恭谨地拜道:“拜见李知府,末将是吕督宪麾下游击将军万宜山,奉令守吉安,寻机收复下辖诸县。”

    “末将已收到吕督宪的命令,若李知府经过吉安,让末将全力协助您?”

    李致远掩住鼻子,皱着眉头道:“哦?协助我?”

    “既然如此,万将军可否告诉本官,如今吉安情况如何?”

    “吕督宪既命你收复各县,现在又有何进展?”

    万宜山有些尴尬,讪讪地笑了笑,“末将兵力有限,实不敢出城寻贼,若是再丢了吉安城,末将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至于吉安嘛,刚经历战乱,自然有些萧条,过几天等百姓回城了也就恢复如初啦!”

    “不过少些刁民也好,省得他们通敌从贼!”

    “您看现在吉安多安稳!”

    “李知府您请放心,只要有末将在吉安一天,就保证吉安万无一失!”

    ————————————————————————————————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