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8章 千里良驹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公子你这说的什么怪话呀?”柔柔一脸莫名其妙,“什么‘头皮痒’、‘水太凉’?”

    “不过公子前半句奴家还是听懂了,嗯,没错,钱先生确是位忠良之士!”

    “哈哈哈哈~”李致远大笑不止,头皮痒的钱老在此,他倒是有些犹豫该不该进门了。

    柔柔更为不解,望着同样莫名其妙的叶小繁道:“公子这是怎么了?”

    叶小繁狠掐了一把李致远,没好气道:“夫君见到这俏婢就高兴成这样,待会见了正主岂不是要发疯?”

    柔柔一惊,这位是李公子的正室夫人?李公子也太不厚道了吧,竟带着夫人找上门来了,也不知二小姐有没有被她欺负……

    “公子笑什么?”柔柔见李致远带着夫人找上门,现在又不知何故大笑不止,本就为自家小姐担心的她也来了脾气,愤愤地说道:“我家小姐说了,钱先生是当世大儒,品性高洁,而且不会看不起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女子。”

    “论出身,柳小姐和我家小姐并无二致,而且她早年比我家小姐还要凄惨,可钱先生却为了她背弃礼教,休妻之后以妻子之礼明媒正娶柳小姐。”

    “钱先生有情有义,为了心上人而甘受千夫所指,总比柳小姐先前的那位情郎陈先生要好得多,正室夫人上门一闹,就做了缩头乌龟!”

    李致远一愣,这小妞啥意思?

    指桑骂槐啊!

    对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李致远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柔柔所说的陈先生就是前不久在杭州有过几面之缘的陈子龙。

    没错,陈子龙的确是和柳如是有过那么一段,还同居过好几年,但柳如是不为陈子龙的正室夫人张氏所喜,两人最终闹掰分手。

    其实张氏并非是不许陈子龙纳妾,实际上陈子龙家中还有两个小妾,她是看不起柳如是的出身,觉得她不干净!

    张氏是很有主见的,她自己生不出儿子,为子嗣计,曾明确的表示,纳妾可以,但绝不能是青楼女子,妓女玩玩可以,但娶回家没门!

    后来张氏闹上门,陈子龙就怂了,终于和柳如是分了手,在这之后柳如是才遇到了钱谦益。

    柔柔说柳如是身世凄惨也没说错,李致远以前略微了解过,柳如是可能是所谓的秦淮八艳中经历最坎坷、身世最凄惨的一位。

    她幼年时就被卖入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做了“瘦马”,所谓瘦马即是面貌姣好但身量尚小未长成的幼女,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做妓女。

    柳如是被养到14岁时,终于出落成一位美貌的少女,即被卖予年逾花甲的内阁大学士周道登为侍妾。

    周是状元出身,人品不咋样,做官既庸且昏,但却非常喜欢柳如是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常把她抱于膝上把玩,惹得家中妻妾醋意大发,极为不满,这就预示着柳如是下场不会太好。

    果然,老周死后柳如是又被卖入娼家,重操青楼旧业。

    之后柳如是依次与书生宋辕文、陈子龙相恋,可都在对方家人的压力之下被迫分手,直到遇上年近六十的钱谦益,才终于修成正果。

    只可惜没过多久就国破家亡,“忠良名士”钱谦益剃发易服降了建虏,这让准备殉国身死的柳如是大失所望,两人分道扬镳,柳如是也最终在钱的族人逼迫之下,自缢身亡。

    尽管像秦淮八艳这类古代名妓大多不幸,但和柳如是相比,其他人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也就难怪柔柔会愤愤不平,李致远带着夫人找上门,她是担心自家两位小姐为步柳如是的后尘啊!

    是以李致远也并未怪她,只是笑了笑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柔柔姑娘切不可妄下断言!”

    “谁是缩头乌龟,谁是怒目金刚,咱们还是交给时间来评断!”

    只是李致远不在意,特地“上门找茬”的叶小繁就没那么好说话了,虽不知道什么陈先生,但她又不是傻子,这么明白的指桑骂槐还是听得出的。

    只是她和陈子龙那位张氏夫人毕竟有些不同,叶小繁并不在意对方出身,也不歧视这些青楼女子。

    相反,若她们不和自己丈夫扯上关系,叶小繁还会对这些可怜的女子报以同情,她只是出于对自己丈夫的独占欲而不愿意他纳妾,不愿意与她人分享。

    叶小繁没张氏那么“大度”,还会给自己丈夫挑选良家女子为妾,她很简单,别管对方是良家还是娼妓,她都不愿意!

    即使木已成舟,不得不接受,但叶小繁仍旧是不高兴不愿意!

    现在她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接受既成事实,没想到却被对方的婢女讽刺成了悍妇,满肚子委屈的她瞬间就怒了,“你这丫头倒是牙尖嘴利的很啊,你就知那柳小姐明媒正娶做了正室夫人,怎不提被那位被钱先生休了的原配夫人?”

    “哼,好一个忠良名士,好一个有情有义!”

    “对自己有利的就有情有义,那谁去对那位被休的钱夫人‘有情有义’?”

    “那个姓钱的‘名士’我知道,早已年逾花甲,却抛弃年老色衰的糟糠之妻,娶了如花似玉足以做他孙女的柳如是。”

    “有情有义的人能做出这等事?我看他分明就是贪恋美色,明明是个虚伪至极的伪君子!”

    “都说柳如是才貌双全,我看此言大谬!”

    “就凭她鼓动钱休妻、破坏对方家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她有貌无德!”

    叶小繁一时激愤,也不管在屋里的钱、柳二人很可能会听到,就狠狠地将两人骂了一通,骂得柔柔一时之间竟无从反驳。

    “妙!妙!妙!”一旁的李致远拍着巴掌大赞道:“小繁这番话说得好啊!”

    朝院内看了一眼,李致远又接着说道:“不过也别在人家跟前说嘛,被正主听到了就不好了!”

    叶小繁见李致远称赞自己,十分满意,算是消了火。

    “公子你!”柔柔气急,但又不敢真与叶小繁闹僵,毕竟人家是真正的李夫人,刚才刺二人这一下已经让她很后悔了,“公子你这什么意思嘛!你们还进不进来的~~”

    “哈哈~~当然要进了!只是不知你家小姐方便么?”李致远打着哈哈,算是揭过此页。

    “方便方便,小姐知道你来了一定会很开心的,别在这站着了,快请进吧!”

    三人在此交锋的这会儿时间,已经引起卞赛赛的疑心了,待听到那有些熟悉的声音,她再也忍耐不住,连缘由也未说明,就匆匆地跑了出去。

    众人好奇,不知外面是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竟让佳人如此失态,也纷纷跟随着出了门。

    其实卞赛赛心里已经隐隐有些预感,她三步并作两步地出了屋子,下了台阶,就看到了让她朝思暮想的李郎。

    “啊!公子!”卞赛赛有些激动喊了一声,加快脚步迎了上去,但很快就发现现场气氛有些尴尬,因为多了一个陌生人。

    李致远有些无奈,这妥妥的白学现场啊!

    卞赛赛毕竟是久在欢场,反应极快,很快就察觉出了不寻常,于是迅速收拾好仪态,平复心情,放慢脚步,缓缓走至二人跟前,稍稍瞥了一眼李致远身边的叶小繁,就似故友重逢一般地打了个招呼:“李公子,好久不见!”

    实在是太尴尬了,李致远苦着个脸回道:“赛赛小姐,别来无恙。”

    “这位是内子,听说我和赛赛小姐相识,就顺便过来拜访。”李致远几乎是咬着牙,硬着头皮为两人介绍彼此。

    但叶、卞二人也只来得及各道了一声好,因为这时屋内几人已经跟着出来了。

    “是哪位贵客到访,竟让卞姑娘如此失态?”一个较为厚重苍老的声音传来。

    李致远这时也已经看清来人,三男两女,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当先,想必就是钱谦益,与他携手并进的少妇大概就是柳如是了,身后跟着的还有一女,大概是柳如是的贴身婢女。

    至于后面两位男子,李致远就猜不出来是谁了,一个三十来岁,一个二十左右,皆穿儒服,做书生打扮。

    “钱公说笑了,只是奴家一位久违了的旧友!”卞赛赛见几人都出来了,只得为彼此引荐。

    但她不知道李致远为何会在这时候突然现身南京,也不知能否公开暴露其身份,一时竟拿不准该如何介绍他。

    幸好李致远也不笨,先作揖行了一礼,又拿了之前糊弄陈子龙那一套说辞介绍自己道:“在下贾志杰,湖广荆州人士,目前在偏沅巡抚李致远帐下做幕僚,此次来南京主要是为抚台办些公事,也顺道拜访一下昔日旧友。”

    “这位是在下内子,”又一指叶小繁,继续道:“今日冒昧造访,打搅不便之处,还望各位多多包涵。”

    叶小繁听了李致远这番介绍,极为不满,你起假名起什么姓不好,非得姓“贾”,那我岂不是成了“贾(假)夫人”?

    卞赛赛也发现了,差点笑了出来,“不打扰,不打扰,公子能带贾夫人光临寒舍,是奴家的荣幸!”

    听得叶小繁皱着眉头狠狠地瞪了李致远两眼,李致远暗道,实在是冤枉,情急之下哪想得了那么多,自然是用现成的了。

    “奴家为公子介绍一下,这位是江左名士钱公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

    李致远抱拳道:“久仰久仰!”

    钱谦益自矜身份高贵,德高望重,见来人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子,只当他是个晚辈,礼节性地对他轻轻点了点头。

    “这位是他的夫人。”

    “见过钱夫人。”

    “这两位都是国子监的监生……”这两人倒是没什么架子,见李致远都是自我介绍,他们自然也不会摆架子。

    “在下顾绛,草字忠清,苏州府昆山县人,见过贾公子!”

    “忠清兄。”

    “在下郑森,草字大木,福建泉州人,见过贾公子!”

    什么?郑森?!李致远心里大惊,这郑森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姓爷郑成功么?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其实从来就没有“郑成功”的叫法,只有“朱成功”或是“郑森”,隆武帝给郑森赐的名是“朱成功”,所以才称为国姓爷。

    而“郑成功”的叫法是满清篡改的,满清占据中原后为了表示自己是正统,遂宣布南明所赐国姓朱姓无效。

    是了!郑森在南京国子监读过书,算是钱谦益的学生,他们在一起也不奇怪,那这个顾绛是谁?该不会是顾炎武吧?

    顾绛的确就是顾炎武,不过得等到南都覆亡之后,他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才改成后世的通俗叫法“顾炎武”。

    先不去管这个姓顾的是谁,只是这个郑森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和李致远想象中的“国姓爷”的差别也实在是太大了。

    这真的是隆武帝所说的那匹名不虚传的“千里良驹”么?

    ———————————————————————————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