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五十一章 花木兰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战士》的拍摄驾轻就熟很顺利。

    驾轻就熟也不能一路狂奔,该休息时得休息,不然也违法相关法律。

    入秋前的戏份大部分在江浙,修整时杨树就回江南镇他的江南的家。

    经过一年多设计修建,江南镇的园林年后就完工了。

    故宫那么大规模才建了十四年,一个占地几十亩的私人园林建一年已经是精益求精,毕竟没有高楼,最高的建筑才三层,其他以中式平房为主。

    请的是名家设计,复古但也兼顾现代审美。

    虽然是园林,却突出居家舒适性,所有亭台楼阁都有实际功用,没有那种刻板为了造型的东西。

    植物的选择也很讲究,杨树强调自然,过度修剪植物是挺恶心的事,他不喜欢日式的枯山水,很大原因是因为矫揉造作中扭曲的审美,充满残忍。

    杨树并没有为园林起名字,就随口叫江南的家,门口没有任何牌子,奢华中努力低调一些。

    只要他绘江南的家,刘漫和江诗语基本都会来陪着。

    而涛姐在拍《军师联盟》,就在隔壁市,休息时也偶尔来。

    杨树和两个女孩之间的花样当然瞒不过她的眼睛,但也敢怒不敢言,毕竟一旦反躬自省,首先裁员的反而可能是她。

    解决不了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较容易。

    杨树在江南家里的生活很惬意,许多时间都用在聊剧情上,尤其是《花木兰》。

    虽然大家都不太劝阻,其实心里对这个题材并不很感兴趣。

    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硬伤太多,可发挥的余地不大,很容易陷入胡编乱造。

    所以聊起来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木兰辞》可是大多数人都背过的诗,故事太熟悉了,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容易拍得吃力不讨好。”

    这就像最考验厨师水平的不是那种贵重罕见的菜肴,而是蛋炒饭、家常菜,因为大家都吃过。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个问题,一个女孩和一群军汉大通铺十二年而没被发现,这事绝对是悲剧。

    要么花木兰太丑,真没被发觉,要么她撒谎了,发生过很刺激的事,但大家对外都装不知道。

    一开始杨树也有一堆问号,但深入查询资料后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桉。

    “这是南北朝的诗歌,既然大家都背过这首诗,那应该还记得,征兵那句诗说的是‘可汗大点兵’,可汗可不是汉人对君主的称谓。”

    刘漫明白这一点,但不明白他想说什么:“我记得是北魏征兵,鲜卑政权,所以花木兰不一定是汉人,可能是南北朝时的草原民族?”

    “据考证诗歌写的应该是北朝的河南河北一带,而花这个姓氏是唐朝后才在汉人中出现,所以花木兰是什么民族已经不可考,甚至原本可能不姓花,木兰辞里可没有花木兰的字样,总之都是中华儿女。

    实际上要理解这个故事,得首先理解古代的征兵制度,而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我国自古就实行兵户政策,这是很重要的制度,自古有些家族世代相传当兵,从周朝就是如此,一直延续到明清。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所谓杨家将、呼家将等等,其实都是兵户。

    这些兵户平时什么也不干,作用就是战时上战场,而且没得商量,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古代大多养的是兵户。”

    “所以花木兰家是兵户?”

    “没错,是兵户,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兵户。

    仔细回想一下木兰辞,征兵的那句是怎么说的?”

    没想到江诗语倒是背得挺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没错,上下句语义很清楚,可汗点兵发了十二卷军书,都有花木兰父亲的名字。

    这十二卷军书难道是同一个内容复印十二份?恐怕不是。

    或者是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十二只是个虚数,代表一定数量?”

    “如果是代表一定数量,那有可能更多份。”

    “所以她爹是个很重要的人,才会一再被提及。”

    “什么人很重要?当然是军官,没道理一个平头百姓被征用,还能一而再地上了可汗的军书,又不是乡政府下的文件。

    对于兵户制度还应该了解一点,它的奖励制度是世袭的,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征兵到了花家,她家只要出人就行,出谁都可以,人数够就没问题。”

    “所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迪士尼动画处理成花木兰偷偷替父从军从家里跑出来,这是不对的,因为旦辞爷娘去,说明她是征得父母同意,走的时候正式道了别,而且东市西市大肆采购装备,也不可能偷偷摸摸成功瞒着父母。

    但有一点迪士尼没有胡扯,花木兰家并不是一般人家,动画片里也看得出家庭富裕,有自家祠堂。”

    刘漫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她家的确不一般,祖宗很厉害,竟然还能派出一条龙保护花木兰。”

    “实际上早在隋唐就有人开始考证这个故事,据说有真人原型,女孩因为家住木兰山下而被称作木兰,父亲是兵户千夫长。”

    “千夫长是多大的官?”

    “我特地查了,千夫长从西周就有了,一直延续到明清,大概也就是统领千人的军官,如果按人数算,差不多就是个团长。

    不过千夫长很重要,尤其是草原民族,可不能仅仅按人头算。

    比如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行军打仗真正指挥的是千夫长,一名个千夫长指挥一千铁骑。

    但要注意,一名铁骑可不是一人一马,实际上是一个人带着一批马。

    这些马除了骑兵轮换使用的战马之外,还有驮鸡、羊等食物的马匹,一个人出征时,基本带着半个甚至全部家当。”

    “一铁骑就相当于一户人家?”

    “没错,所以千夫长同时也都是千户,还是比较有权威的。”

    前两年《绣春刀》挺火,杨树拿来举例。

    “《绣春刀》里的大哥一心想要提拔光宗耀祖,而他目标职务也不过是锦衣卫的百户长。”

    “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怪不得古人没有质疑故事的荒谬,因为他们了解当时的兵役制度,知道花木兰一开始参军就不是和大头兵混在一起的。”

    “应该是是这样的,反而是现代人一看征兵就以为从基层做起,大家一起挤在营房里同吃同住,实际上千户是世袭祖荫,花木兰一参军就是军官。”

    “你虽然查了资料,但毕竟是猜测。”

    “这可不是我的猜测,从唐朝开始这个故事就大受欢迎,开始被搬上舞台,花木兰一直就出身不一般,混的是军官圈子,很好地避开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其实是建国以后的豫剧把她改成了出身基层的巾帼英雄,反而不合理了。”

    “所以你要拍一个更贴近历史事实、真实的花木兰?”

    “故事合理才能打动人心,我期望能拍出与众不同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