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当青年军各部进入昆明市区,列着纵队穿越市区,引得市民们争相观望“中央军”。青年军将士更是雄赳赳气昂昂,一个个挺胸抬头,目不斜视。尽管战士们脸上写满疲倦,军装上沾满灰尘,但是战士们一个个面容坚定,迈着整齐的步伐,整个队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当机械化步兵团和装甲团的钢铁长龙缓缓驶,昆明的市民们震惊了,一辆辆轰鸣的坦克,装甲车,运兵的汽车,整齐的列成单车纵队,灰色长龙一望无边。如果不是车身上的青天白日徽,市民们真不敢这是中国的装甲部队。

    此后一连几天,昆明市民啧啧称奇的讨论着青年军。

    因为,市民们看见青年军将士上街购物,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人进商店,队伍便在路边等候;一人购完,另一人再进去,然后队伍继续向前进。青年军战士们都是脸带微笑,一团和气,购物从不赊欠,主动按照市场价格付钱。这些都是市民们以往闻所未闻的,他们看惯了地方军阀部队的自由散漫,动辄打骂老百姓,甚至强买强卖。

    龙云闻听这些情况,不禁长叹一声,“岳翰屏真是非寻常之人,这样的人物太可怕。”在青年军震慑下,他特地给的滇军下令,不要招惹青年军。

    1940年9月22日,香港沦陷。25日,8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余人的日军入侵者挂出白旗。10月初,马来西亚彻底沦陷。10月底,印度尼西亚全部沦陷。9月间,日军大本营在泰国组建第15军,任命饭田祥二郎中将为司令官。抽调陆军第18师团、第33师团、第55师团、第56师团共计四个师团的兵力,集结在泰国。

    中国战场,日军在华北、华中抽调部分精锐师团到南方军,中国派遣军的总体战力呈下降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日军只能大量使用伪军,帮助控制占领区。最毒的是,日军在越南、老挝强行征召了30万人加入日军部队,投入中国战场。形成了中国战场上的奇特形态,地位最高的是正宗日军,其次是朝鲜军团和台湾军团,再次是越南、老挝军队,最次的就是中国的汉奸伪军。

    这些原本也是受欺压的殖民地低等人,穿上日军军装后,在中国战场居然比真正的鬼子还残忍。他们把长期积压的受欺压的恶气全部发泄到中国,那种由受欺负的状态转变为欺负人的状态,令得这些军人得到异常的满足。

    东南亚群岛除了菲律宾之外,已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大量的橡胶、石油等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至本土,巨大的胜利使得日本国内几近疯狂。日本军部,海军将领们的头颅无一例外的都昂得高高的,脸上都是得意的笑容。军部很多人甚至后悔,为不早点南进。

    缅甸的战略地位顿时凸显出来,它是东南亚群岛的侧翼屏障,中国外援物资的最大通道。牢牢控制住缅甸,既可以随时进攻英属印度,又可以切断中国的外援,围堵中国。

    11月4日,日军第55、第33师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动进攻,英军曾企图将敌人阻止在萨尔温江、比林和锡当河地区,但未成功。英缅军接连撤退,迫使丘吉尔紧急邀请中国出兵。

    1940年12月,滇缅公路上突然尘土飞扬,旌旗挥舞。浩浩荡荡的中**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

    滇缅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养路护路困难。为了支援抗战,滇缅公路沿线的20多个县,发动百姓,主动沿途护路。当时,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年轻的壮劳力基本都当兵扛枪去了,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岳翰屏的坐车在长龙中缓缓前进,当年轻中将的眼光,看着公路边每隔几百米就有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手拿铁锹,木锹,石锤的妇女、儿童站在路边,不时往公路的凹坑填土,然后再用石锤锤平、压实。

    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中将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岳翰屏停下车,站在公路上,只见盘山公路仿佛一个个大大的螺旋,一圈一圈层层叠叠的套上来。

    岳翰屏看见一个12、3岁的孩子,赤luo着上身,下边仅仅一条黑色的单裤,裤腿卷到膝盖处,裤腿上全是窟窿。光着脚,赤luo的身体,干瘦干瘦的,挥舞着手中的石锤,往刚刚填平的凹坑猛砸。瘦弱的身躯仿佛支撑不住手中石锤的重量,每砸一下,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岳翰屏看得心里直发酸,在他原来的时代,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还在撒娇呢。他径直走到孩子面前,“孩子,你休息一下吧。你的家人呢?”

    那个小孩一看是个身穿呢子军装的大官,赶紧停下来,哆哆嗦嗦的说长官,爹娘在修路时都累死了,两个哥哥都当兵打鬼子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了。”说完,继续埋头捶实土坑。

    岳翰屏一愣,这小孩真可怜,赶忙问道孩子,吃饭没有?”

    那个小孩诺诺的不做声,岳翰屏接着问你们的饭是政府管吗?”不跳字。

    小孩摇摇头长官,都是我们自家带来的。我家里没人了,就依靠好心的乡亲们给我一口吃的。” 岳翰屏心里一堵,眼泪眼眶里直打转。多好的百姓,为了抗战,无私无偿的为国家奉献。

    “吃得饱吗?能不能吃上肉?”岳翰屏关切的问。

    “长官,都是吃的红薯,没吃过大米。肉就更不用说了。”小孩诚实地说。他的脸上写满憧憬,仿佛能吃一碗大米饭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岳翰屏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睛。突然想起,早上还有一个没吃完的馒头,就放在兜里。急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白白的馒头,递给他,“来,孩子,拿着吃吧,吃了就有力气了。”

    孩子眼睛一亮,可又不敢拿,惴惴不安的看着这个年轻又和气的长官。岳翰屏将馒头塞到他的手中,转身再次擦了擦眼睛。

    孩子连忙不停的鞠躬,“谢谢长官谢谢长官”

    岳翰屏喊了一声文卿,去告诉炊事班,就在路边支起几口大锅,多弄点肉,给护路的乡亲们做点肉汤,填填肚子。”

    陶文卿一愣,岳翰屏恼怒的喝道傻站到搞啥子,快去安排。”

    陶文卿赶紧去找炊事班长,安排熬肉汤的事。

    岳翰屏站在公路边,望眼处,山峦重叠,群山逶迤。他的思绪飞回到1937年,滇缅公路修筑时的情景。

    1937年底,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到公路上。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支筑路大军,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他们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壮劳力,其它都是妇女和老头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们都带着自家的宠物: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在傣族地区,那些跟着大人来做工的孩子还带着猴子。

    由于施工任务紧急,国民政府提出滇缅公路“先求通、后求好”的方针。严令公路沿线应征各县必须在1937年底以前开工建设,限期三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勉强通车的简易公路。

    由于缺乏修路的重型机械,在几乎所有的路段上,劳工们都是用家里带来的背篓来搬运泥土和石块。在长达959.4公里的路段上,大都用这种蚂蚁搬家似的方法,一段一段的修筑。

    路面修好,没有大型压路机。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当时的压路机就是一种大石碾子。石碾子大约有1.8米高,重量各地不等,一般都在3-5吨之间。如果采石场就在附近,人们就因地制材。但更多的时候,要到近百里外的大山去寻找石料制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石碾子弄到公路上本身就很艰难。许多石碾子都是靠劳工们推拉肩扛才从丛林和山中弄出来的。

    上坡时没有多少麻烦,石碾子比较容易掌握。但是下坡时由于石碾子所产生的巨大贯性,许多恐怖的事故就发生了:那些来不及躲避的劳工们常常被失去控制的石碾子压死,偶尔也会压死一些孩子。

    截至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这条用云南各族百姓身躯铺成,凝结着民族血汗的“中国血管”,令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滇缅公路修完了》。当时,国统区内的几乎所有报纸都报导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驻华大使在途径滇缅公路赴重庆后曾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路,物资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靠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